秋风节气至,习俗知多少?传统文化中的秋日韵味
白露已过,明天(9月22日)早上2时19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白露已过,明天(9月22日)早上2时19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从惊蛰的虫鸣、小满的丰收,到立秋的菊芳、冬至的饺子,生活本就流畅自然,在生活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
为积极践行国家卫健委“二十四节气养生与健康”理念,深度响应宝山区卫健委“健康四季——二十四节气话健康”特色科普品牌,我院依托中西医结合专业优势,组织资深医师与营养师团队,将节气养生智慧与现代营养学深度融合,重磅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健康养生膳食。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妈妈,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当孩子仰着天真的小脸提出这个问题时,你是否想过,这正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契机?秋分将至,让我们一起用手抄报带孩子领略二十四节气的魅力,在创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10月你好!10月1日,迎来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1949-2025),老有所驿站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2025年10月,全月31天,两个24节气:寒露、霜降。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9月22日、23日或24日 。2025年的秋分是9月23日,农历2025年八月初二。以下是关于秋分的详细介绍:
凉风送爽,瓜果飘香。秋分时节,正是丰收的盛季。南方的水稻,北方的玉米、大豆迎来收割高峰,田野乡村,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
秋分将至,如何顺应节气养生,预防“秋悲”“秋燥”“秋凉”“秋乏”的影响?秋季传染病高发期,家庭该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症状又如何预防与管控……9月19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湖南·秋分篇”新闻发布会,围绕秋分时节的养生保健、秋季传
白露为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礼记·月令》如是说。在古人的时间哲学中,节气不仅是自然的刻度,更是生活的秩序: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何时添衣。今天,我们身处都市,天气预报与手机日历替代了许多“天时感”,但这套古老的时令智慧,真的已经
昨天很难得,董宇辉竟然上班三个多小时,短短三个小时实现销售额四五千万。直到11点多,鹏鹏才过来。这和前天晚上匆匆下班完全不一样。在直播最后,先是吃了贝贝南瓜,然后又上了紫薯。董宇辉还说,就不能上一点人参吗?不能光吃纤维类的食品啊
翻开《24节气养生食补》,仿佛打开了一本穿越千年的健康密码本。古人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的养生法则,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不是简单的食谱集合,而是一套完整的养生系统——从立春的疏肝解郁茶饮,到大暑的清热绿豆汤,再到冬至的温补羊肉煲,每个节气都配有
72候,5天一更新——这不是APP推送,而是古人发现的‘地球自转参数’。
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餐饮收入4496亿元,同比增长2.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52亿元,同比增长1.0%。2025年1—8月,全国餐饮收入36480亿元,同比增长3.6%;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689亿元,同比增长
以甲骨文象形绘节气,开发日历、数字藏品与互动 H5,在扩大传播的同时严守版权与学术规范,让 “冷门绝学” 走入日常。
北方,金黄的麦浪翻滚;南方,嫩绿的稻秧挺立。天地间,奔涌着一种慷慨的焦灼,那是收获与播种在时间轴上的激烈相逢。
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这一天被称为“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不仅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理解。那么,秋分的历史是什么?它又承载着怎样的文化传统呢
“秋分不过午,热到寒露后”,这句老话一出来,东北大裤衩还没收好,南方短袖就准备续命。眼看今年秋分赶在9月23日凌晨2点多,人们刚迷糊着做梦,就已经被太阳黄经和地支的排兵布阵给安排明明白白。有网友调侃:“今年秋天是不是要把我晒成糯米团呢?”另一边有老农摇头:“别
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日益精细化,而春分踏青、夏至食面、冬至包饺子等节气习俗,既是传统生活文化的延续,也为老年养生提供了天然载体。但城市老年群体参与节气活动常面临场地受限、缺乏专业指导、与现代生活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健康中国四期精准聚焦这一领域,以
风起叶落,蝉隐稻黄,秋天正以最诗意的姿态向您发出邀请。在这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诚邀亲子家庭共同开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奇妙旅程。在这里,您将与孩子一同感知立秋的微凉、处暑的丰收、白露的晶莹、秋分的平衡、寒露的深浓与霜降的肃静,将秋日的丰饶与故事,编织成一方灵动的